琳玲港货:新手小白护肤:99分护肤法|基础颜究
原创:三亩 基础颜究
我真正研究护肤,是在做了好多年配方师以后。
在一个巨大的办公室里,公司总经理找我聊天。
在我对La mer经典面霜的成分和价格表示了一通不理解之后,这位前辈告诉我说:“女性不傻,她们能感受到自己想要什么。如果你作为一个资深配方师,不明白大众为何喜欢一个产品,那是你的问题。”
当时我正在职业生涯的疑惑期,听到最后一句话时仿佛被雷电击中——在这之前,我花了七八年的时间,轮换了好几个研发和工厂的岗位,却从来没有停下来认真想一想:护肤到底是怎么一回事。
保湿派
如果护肤真的分帮派的话,那么大部分的配方师都是这一派的成员。在老东家的时候,@小圃和我曾经非常认真地提出一个理论,叫做“做好保湿就是一切”。这个理论认为,一切的皮肤问题,都是由于皮肤中的水分没有维持在合理的水平。
如果太干,皮肤内部的炎症因子比较高,造成“低烈度的炎症”,皮肤就会老化速度加快,这时就需要加强保湿。这个理论把“保湿”分成“:
基本保湿”,针对的是正常皮肤,外界挑战不大的情况:
“加强保湿”,正常皮肤,外界多风和严寒的天气:
“强效保湿”,针对屏障损失,容易刺痛和干痒的那些皮肤:
同时,这个理论也反对过度使用面膜,因为如果频繁强制提高皮肤角质层的水分,对于皮肤健康也不利,也有可能引起皮肤炎症。
总而言之,极简派的皮肤护理,就是皮肤水分管理。长期坚持“保湿”(或者皮肤水分管理),不但能够减少皮肤干痒和刺痛的情况,而且能够帮助“抗老”(减少皱纹形成)和“祛黄”(肤色更加均匀透亮)。
当然,这是一个“日拱一卒”的工作,不会立竿见影。
防晒教
欧美人喜欢“美黑”,在十五年前,甚至十年以前,“防晒”在西方都不是一个特别主流的概念。一直到很多研究证明,紫外线不但和“黑”有关,而且能够加速“老化”。
BBC拍了好几个片子,主要目的就是说明,除了保湿之外,只有防晒才是有效的。这终于成功地吓到了西方人,于是各种防晒产品终于开始更广泛地渗透。
若论防晒产品的使用感,整体上还是日本做得更好。如果有欧美公司防晒做得轻盈,那十有八九是和日本科学家或实验室之类的合作了。
我一直认为,防晒重点不是用更高的SPF和PA的指数,而是“足量”“补涂”和“坚持”。大部分的防晒使用问题,仍然是“一曝十寒”,想起来的时候一顿猛涂,想不起来的时候就任由紫外线伤害,这样的皮肤护理,一定是不及格的。
找到一个自己能接受肤感的防晒产品,坚持使用——这是防晒的关键。
屏障论
化妆的姑娘越来越多,卸妆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。环境污染,空气中大量的PM2.5,大家不自觉地更多地洗脸。防晒霜的广泛使用,让某些销售要求用户“没有化妆也要卸妆”。一些明星又在推广每天好几张面膜的使用方法。
这些都造成了大量的皮肤屏障受损的情况,而针对这种情况,医生们呼吁大家不要过度清洁。
日常,温和的清洁产品就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的洁面需求了。
即使是化了妆,日常的淡妆用小圃洁面这类洗卸二合一产品也足够了,特别难洗的眼唇妆可以单独用一点眼唇卸,但也不建议频繁和过度。
总体来说,清洁的宗旨是:在自己能接受的前提下,能用温水洗净的,尽量不要用清洁产品;能用温和洁面的,尽量不要用强力清洁;能一次解决的,尽量不要二次清洁。
抗氧化系
随着抗老化的目标越来越深入人心,抗氧化的产品也就越来越受欢迎。
一方面,抗氧化产品可以和“防晒”搭配,倍增对紫外线的防护能力,减少皮肤细胞受到的伤害。另一方面,抗氧化产品通过加强皮肤细胞内部的“控制”能力,减少皮肤自身的老化速度,预防炎症。
由于是“抗老”观念和“防晒”观念的自然延伸,“抗氧化”这几年也越来越流行。抗氧化也是一个长期工作,需要细水长流的坚持。
小结
从来没有一个时代,像现在这样追求“年轻”。这个“逆天”的需求,产生了无数的单品。但其中最核心的,还是保湿、防晒、清洁和抗氧化。
进阶的操作,比如美白之类,我们会另外有文章再讲。(P.S.今天的三条是征集活动“闲暇时间,你花费时间最多的前3个手机项目是什么?”的获奖名单公布,参与了活动的人记得去看下自己有没有中奖)
叔说:
再把以前的口诀念一遍:
适度清洁,合理保湿,加强防晒,坚持抗氧化。
欢迎大家到公号【基础颜究】后台留言,与我们积极互动。